
報道組 陳仁想
有來自湖南的,也有來自江蘇的,有的甚至是世界500強企業……位于蒼南的浙江世博新材料有限公司,日前迎來了好幾撥遠道而來的客戶。
“不少客戶是自動找上門來,還催著我們給他們發貨。”提到這一點,世博公司總經理陳思汕有些得意。
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哪有這么牛?這只不過是偶然的市場現象吧?
但當采訪結束后,記者信服了:這的確不是偶然的,而是世博公司獨特的市場策略使然。
從一個例子可以看出世博產品受市場歡迎的程度:
一家樂清電氣企業,以往都使用進口工程材料生產產品。去年,他們改用世博公司的材料,把所生產的產品拿到美國檢測,發現質量跟以前用進口材料做的一樣,而且生產成本大幅下降,一年節省約300萬元。這家電氣企業從此刮目相看世博。目前,世博生產的材料已在我市多家行業龍頭電氣企業使用,公司去年實現年產值4000余萬元。
同等的優良品質,價格卻低很多,這正吻合了客戶所需。世博公司是怎么做到的?
陳思汕說,在同等價位上,同行利用舊料生產新材料再提供給市場,世博從國外進口原材料,然后進行改性,生產出適合下游客戶的產品;在同等質量上,同行從經銷商手里采購原材料,世博公司從供貨源頭直接采購原材料用于生產。
“你若是下游客戶,會選擇誰的產品?”陳思汕反問道。答案當然不言而喻。
然而,道理說起來簡單,做起來可真不容易。何況溫州有大大小小改性工程材料生產商幾十家呢,憑什么就世博公司脫穎而出?
記者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細節:在世博公司,有兩個部門被安排在距離公司董事長室最近的地方,分別是研發中心和實驗中心——這就是奧秘所在!
再翻開公司的技術底牌一看:原來這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。公司研發中心負責人秦學濤說,近五年來公司取得了3項發明專利,一項發明與抗菌材料有關,一項發明是納米技術材料,一項是高溫情況不產生色轉的技術。公司今年還將申報五項使用新型專利,并且接下還將申報省級企業研發中心和實驗室。
“核心技術就像中醫藥方一樣,能讓看似普通的中藥材,發揮出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。”陳思汕說,正是這些科研成果讓不起眼的塑料獲得了新生。
高科技讓這家成立才8年左右、廠房面積僅6000平方米的小企業,告別了最初“追市場”的辛苦,顯示出如今“被市場追”的氣定神閑。
“很多客戶看到同行用我們的材料生產,也主動找上門要求采購,我們每個月的生產任務排得很滿,供不應求。”陳思汕說,新材料技術是國家倡導的產業之一,而且國內運用領域很廣,市場空間巨大。近幾年公司銷售額每年翻一番。
企業家訪談>>>
把實業做深做透
就有“錢景”
記者:隨著經營成本的不斷上漲,有的人抱怨辦實業賺不了錢,您怎么看待?
陳思汕:現在做實業想獲得暴利確實不容易,不過也不至于悲觀到賺不到錢。能不能賺錢、賺多少錢,關鍵看企業家有沒有把手中的實業做深做透,有沒有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,如果一家企業能在行業中找到新商機,或者在產品質量、銷售渠道上保持強勢地位,同樣很有“錢景”。只要專心,就能看到明天一定比今天好。
記者:作為“入門級”企業如何把準市場脈搏?
陳思汕:我們公司在行業里確實屬于“入門級”,只能算后備力量,不過我們不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面走,不搞惡性競爭,而是要與高端客戶為伍,堅持做好自主研發,保持優勢。其實做實業并不意味著盲目地、隨意地投資。首先我覺得要匯總市場信息,了解國家產業發展政策,選擇國家倡導的產業至少政策上有保障。其次要判斷市場空間,看到什么時機可以做什么產品,既要看到眼前利益,也要放眼長遠發展。另外,要加強創新,以核心實力說話,在行業中保持自己的獨特性,以免被淘汰。
采訪后記>>>
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
世博公司的成功,并非一蹴而就。陳思汕介紹,辦廠當初的想法很簡單,認為市場這么大,只要把產品生產出來,總會有買家??墒?,頭兩年因產品比較粗放,在開拓市場的時候沒少碰壁——產品不被認可。后來才痛定思痛,加大科研力量,開發優勢產品。
從“追市場”到“被市場追”,它的經歷表明一個道理:市場只相信實力。沒有實力,只能跟在市場屁股后面跑,有實力就能讓市場圍著企業轉。
如何才能變得有實力?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企業規模不一定要有多大,資金不一定要有多雄厚,關鍵是要有核心技術,并讓核心技術轉化為市場需求的產品,讓市場看到你的光芒,并需要你的光芒。如此一來,小企業也能做到一步領先步步領先,在競爭中贏得大市場。